心苑艺吧
反射的力量(3):第三信号系统
作者:恨若秋水
众所周知,在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中有两个信号系统,它们是由有机体感觉器官接收客观信号后所引起的条件反射。
然而,在心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心理问题,如人的主观意念常常会引起情绪波动。
比方说,对失眠症患者来说,“失眠→恐惧”属于无条件反射。
在失眠期间除了夜晚、卧室、床、电视、声光、人物、身体不舒服等客观因素构成了患者失眠的条件刺激,失眠期间的预期心理、兴奋、心理暗示、胡思乱想、杂念等主观因素也成为失眠的信号。
显然,主观意念构成条件刺激。
但意念既不属于第一信号,也不属于第二信号,笔者将它命名为第三信号。
具体论述如下:
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大脑经常受外界刺激不停地运转,并产生各种念想,而这些念想又构成抽象的主观刺激,引起有机体发生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反应。
我们把来之于大脑又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念想、思维、胡思乱想、欲望、情感,等心理冲动或主观刺激,称为第三信号。
对第三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我们称之为第三信号系统。它是动物和人共有的。
动物的第三信号主要包括食、欲两大方面的情感意向;而人类除了动物的第三信号外,更包括在此基础上运用思维产生的胡思乱想。
例如小陈坐在办公室,睹物思人,“突然”想起了某件事,感到害怕,顿时鸡皮疙瘩。
“看某物”→“想起某人”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
“想起某人某事”→“害怕”;“害怕”→“鸡皮疙瘩”同属于第三信号系统的反射。
再如,海豹听到冰面上传来北极熊的脚步声,心生恐惧,表现出高度紧张和警惕的神态。
这里,“脚步声”→“想到北极熊”而产生害怕的心理反应,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反射。
“害怕”(第三信号)→“高度紧张和警惕(生理反应)”属于第三信号系统的反射。
事实上,有机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条件反射活动,而是由系列条件反射形成的反射系统。
在巴甫洛夫的实验中,当小狗听到响铃后,流口水,再跑来吃肉。我们可以从中看出:
第一个反射:“响铃→想吃肉(心理反应)”,即物质刺激勾起小狗的食欲,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个反射:“想吃肉→流口水(生理反应)”。条件刺激“小狗想吃肉的食欲”属于第三信号;
第三反射:“流口水→跑过来吃肉(行为反应)”。
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乃是三大信号系统的共同活动并且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人类通过三大信号系统的交叉反射,构建和完善了人类的意识。
在线咨询
微信了解更多
咨询热线
13755354488
返回顶部